少兒編程 > 文章資訊 > 機器人 > 國產欲爭奪外骨骼機器人巨大全球市場
國產欲爭奪外骨骼機器人巨大全球市場
童程童美 2017-03-20
3月17日,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首款下肢外骨骼機器人Fourier X1,該款產品即將正式進入大規模臨床試驗階段,通過收集更多患者的試用數據,實現產品進一步迭代。
摘要當資本持續涌入時,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外骨骼機器人也正在加速商業化的路上。
3月17日,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首款下肢外骨骼機器人Fourier X1,該款產品即將正式進入大規模臨床試驗階段,通過收集更多患者的試用數據,實現產品進一步迭代。
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、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主任勵建安表示,目前國內外骨骼機器人的技術水平已經與國外的非常接近,但因為以色列的Rewalk、美國的 Ekso 都已經拿到了FDA的認證,所以國產外骨骼機器人還是需要加快發展。
外骨骼機器人屬于二類醫療器械,需要向食藥監部門申請注冊。從臨床到通過國家創新醫療器械通道拿到注冊證,傅利葉智能CEO顧捷表示,大概需要一年多時間。
2017年1月,北京大艾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“下肢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”正式被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為“北京市創新醫療器械”,也開始申請注冊。
所謂外骨骼機器人,又稱動力外骨骼系統,是將機電一體化、生物力學、人體傳感網絡、步態分析等多領域科技融合而成的產物。其主要針對肢體殘疾患者,幫助他們實現坐、站、行走、上下樓梯等基本功能。
外骨骼機器人最早起源于軍事上的應用,民用外骨骼技術的研發應用企業主要包括以色列的rewalk、日本的Cyberdyne,以及美國的 Ekso Bionics Holdings等。
目前,已經有兩個產品獲得了美國FDA的批準可以上市銷售。一是以色列的Rewalk Robotics,于2014年6月獲美國FDA批準上市,ReWalk也是由美國FDA批準用于個人使用的第一個外骨骼機器人。二是2016年的4月,美國的Ekso Bionics Holdings 宣布其外骨骼機器人 Ekso GT 已經獲得FDA許可。日本也批準了一款由Cyberdyne公司研發的人體外骨骼產品——“混合輔助肢體”(HAL)。
根據第三方咨詢機構GrandViewResearch的預測顯示,未來5年廣義康復機器人的年復合增長率約為37%,其中康復機器人年復合增長率為21%,外骨骼機器人年復合增長率為47%,遠高于其他類別的醫療機器人的平均增速。
而就國內的情況來看,我國肢體殘疾人群基數龐大,且人數仍在遞增。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,我國肢體殘疾2412萬人,占殘疾人總數的29.07%。但是,肢體殘疾者康復訓練服務供給不足,缺口巨大。
另一組可以顯示供需缺口的數據是,根據《2015年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》,截至2015年底,全國已有殘疾人康復機構7111個,為39.8萬名肢體殘疾人實施康復訓練。顯然,這個數字遠低于我國目前肢體殘疾人數。
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建華說,目前上海有94.2萬殘疾人,肢體殘疾占1/4,肢體殘疾中的一半人群,又是下肢殘疾,非常需要相應的康復治療器械。
此外,隨著老齡化的加深,伴隨著老人生理機能的衰退,失能老人與肢體殘疾人群疊加,更放大了對外骨骼機器人的巨大需求。
根據Wintergreen Research發布康復中心機器人行業報告(包括康復機器人、主動型假肢、機器人外骨骼等)的趨勢,到2020年,全球外骨骼機器人的市場將大于18億美金。
只要有足夠的市場,就會吸引足夠的資本關注。
迪馬股份(600565.SH)2月20日晚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稱,公司擬向2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,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.73億元,其中外骨骼機器人項目擬募集資金投入3.50億元。
傅利葉智能也已經分別在2015年7月和2016年9月獲得了800萬元的天使輪投資,以及1500萬元的Pre-A輪投資。
資本的涌入,也推動了行業技術的進步,甚至在某些方面領先于國外同行。
傅利葉智能CEO顧捷說,Fourier X1實現了力反饋技術的突破,使得機器人擁有了“觸覺”,通過19個不同的傳感器,11個分布式CPU模塊,能夠“感知”患者在步行中的變化,“思考”患者的意圖并通過電機幫助患者“執行”步行動作。
同時,Fourier X1也優化和建立了外骨骼步態曲線的數據庫。國際上一直只有正常人的行走曲線,但Fourier X1可以將患者的步態曲線取樣并存入設備中作為參考曲線,再根據使用者走路習慣、步幅大小、步頻快慢等,在步態曲線的各個點處進行調整。
但是,除了技術更實用,機器更智能以外,價格是橫亙在用戶面前的一個障礙。不管是以色列的Rewalk還是日本的Cyberdyne,平均一臺機器人的價格在60~100萬元,往往只能通過租賃的方式供需要者使用。“我們的產品投入市場后,價格將是國外同類產品的1/3至1/5。”顧捷對第一財經表示。
但即使如此,勵建安說,考慮到殘疾人家庭和老人的消費能力,依然需要考慮更多的方式,包括租賃、進入醫保等,來保障用戶的使用。
中國殘聯《2013年度殘疾人狀況及小康進程檢測報告》的調查顯示,2013年度,全國殘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541.1元,是全國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.7%。
去年3月,國家衛計委聯合5部門印發《關于新增部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支付范圍的通知》,在原已納入支付范圍的9項醫療康復項目基礎上,將“康復綜合評定”等20項新增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