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兒編程 > 文章資訊 > 機器人 > 諾獎得主皮薩里德斯:機器人如何影響就業
諾獎得主皮薩里德斯:機器人如何影響就業
童程童美 2017-03-20
“未來5-10年將有10%的工作會消失,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會替代一部分工作。”,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里斯托弗·皮薩里德斯表示,技術進步最終使得每個人的工作時間縮短,休息時間增加。
摘要“未來5-10年將有10%的工作會消失,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會替代一部分工作。”,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里斯托弗·皮薩里德斯表示,技術進步最終使得每個人的工作時間縮短,休息時間增加。
皮薩里德斯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做出這一表述的。該論壇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、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,3月18-20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。
皮薩里德斯表示,雖然機器人和人工智沒有大規模推出,但我們需要了解技術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。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物聯網、3d打印技術不光給制造業帶來很大影響,也影響了服務行業。未來5-10年將有10%的工作會消失,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會替代一部分工作。
例如,計算機的出現使得很多中間層的行政管理工作被替代了,而最上層的研究性工作,以及最底層的清潔和保安的工作仍然存在。這樣的替代將加劇收入的不平等。清潔工和保安這類最底層人群的工資會停滯不前;而對存檔和行政管理這類的中間層的影響是負面的,他們的工資會下降,甚至他們的崗位會直接消失,導致失業;而研究類的上層人士收入會有較大幅度提高。
經常有人會問機器人會取代原來有高技能的人所從事的工作嗎?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會被替代嗎?克里斯托弗·皮薩里德斯的回答是否定的。
他認為,機器就會替代一部分人的工作,最終使得每個人的工作時間縮短,休息時間增加。根據統計,德國人的平均工作時間是最短的,一星期平均工作時間為26小時,而希臘人的平均工作時間卻是非常長的。可見,創新程度最高的國家,每小時的生產率更高,平均工作時間也最低。
德國在上世紀90年代統一之后,失業率一直是歐洲最低的,并由于技術創新的帶動,也一直是平均工作時間最短的國家。希臘則是一個失敗的例子,技術推出很慢,對工作的保護太多,尤其在金融危機之前,希臘人往往找到一個工作,就抓住死死不放,工作和技能不匹配,導致現在50%的希臘年輕人找不到工作。
另外新技術的推出,可能會減少一些工作崗位,但是也會由于新需求的產生,增加一些工作崗位。比如醫療保健、家庭服務等需求一直在不斷增加。